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能源趋势观察】当前中东地区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

国网能源研究院 中国电力 2023-07-06


编者按当前我国能源电力行业国际化步伐加快,通过广泛国际能源合作,影响力不断提升。未来需要继续深刻把握国际能源的变化趋势、合作模式、风险管控、市场机制等方面的规律和认识,进一步发挥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作用和价值。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互联网研究所聚焦国际能源政策、能源国际政治、全球能源治理、跨国电力联网及国际能源投资等方向开展系统研究,提出了跨国电力联网潜力、能源电力政策交互影响、能源电力海外项目风险防控等分析模型。本专栏围绕能源治理、地缘政治、气候变化、能源安全、一带一路等,结合相关成果和研究思考与读者进行交流分享。

文章导读当前中东地区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体现出三项特点,一是针对油气资源的国家间争夺热度不减,二是关键油气运输管道、航道成为本地区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内容,三是油气地缘政治博弈深入到市场交易机制等更深层面,具有更强的国际连带后果。就全球油气市场稳定性而言,当前中东地区的油气出口仍起着重要作用,但已明显减弱,原因在于美国成为重要的油气净出口国使得国际油气供需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伊朗油气大国地位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相对下降,使得逐渐实现了能源独立的美国可以放心实施对伊制裁,而无虞其会严重损害国际油气市场,进而损害美国及其盟友的政治经济利益。


当前中东地区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

执笔人:苗中泉

(国网能源研究院 能源互联网研究所)


     能源地缘政治博弈指的是国际社会中各国围绕对本国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资源而展开的地缘政治竞争。自不可再生的石油和天然气取代煤炭成为工业社会主导能源之后,中东作为地球上油气资源储采量最多、油气品质最高的地区之一,便成为全球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场域。因此中东地区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最根本的就是油气地缘政治博弈。主要油气消费国、有世界影响力的油气出口国、对油气运输至关重要的过境国,这三者构成油气地缘政治博弈的基本力量,也是分析油气地缘政治博弈现状的有效切入点。总体上看,当前中东地区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体现出以下三项特点。

      一是针对油气资源的国家间争夺热度不减。争夺油气资源、直接占有重要的油田气井,是油气地缘政治竞争的经典手段。自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结束十多年来,中东地区并未出现外国直接出兵占领重要油田气井的情况。即便发生战乱或社会动荡,国外投资者一般以撤离应对。但2019年10月,在美军宣布撤出叙利亚之后,公然以“保护叙利亚重要油田安全”的名义留下部分美军,彰显出美国当初干涉叙利亚内战的一项重大考量,也再度凸显了油气资源在地缘政治博弈中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俄罗斯、土耳其达成协议,在土耳其-叙利亚边界以南正式划定了一个长120公里、宽32公里的缓冲区,由俄、土、叙三国军队联合巡逻,而该区域内的油气资源曾是叙利亚库尔德武装对抗政府军的主要依赖。除美军外,近年来中东地区旋生旋灭、影响巨大的极端宗教恐怖组织“伊斯兰国”在扩张过程中也曾强占主要位于伊拉克西北部和叙利亚东北部的超过11座油田,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石油产业。这为其提供了每个月高达5000-9000万美元的收入,成为支撑其迅速扩张的重要财源。

      二是关键油气运输管道、航道成为本地区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内容。与直接抢占油气资源相比,争夺和控制主要油气运输管道、航道具有更加隐蔽、影响力更大的效果。中东地区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扼“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红海-亚丁湾-阿拉伯海”和“波斯湾-阿曼湾-阿拉伯海”咽喉要道,是中东油气资源海运至欧洲、东亚、东南亚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俄罗斯、中亚各国油气资源输往欧洲线路里除乌克兰之外的唯一陆上选择。因此,本地区围绕着油气运输管道、航道的博弈,天然烙下了内外大国多重竞合的印记。近年来,主要博弈热点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土耳其放弃一味追随美国的政策,在美国加重对俄罗斯制裁的背景下,与后者在2018年底联合建成“土耳其溪天然气海底管道”,成为当前俄罗斯天然气资源绕过乌克兰输往欧洲的唯一通道,大幅提升土耳其在中东-欧亚油气市场中战略枢纽地位的同时,也为俄罗斯对冲美国制裁、进一步打压乌克兰提供了重要砝码,同时还为俄、土两国深化在中东问题上的进一步合作提供了强劲动力,这使得当前中东地缘政治博弈愈加呈现“美退俄进”的新态势。另一方面是传统热点地区波斯湾局势明显趋紧,美国-伊朗关系剑拔弩张。2019年特朗普多次向中东地区增派部队和防空装备,包括“林肯”号战斗群、至少1万5千名士兵、至少12架A-10攻击机、12架F-22隐身战机和不明数量的F-35隐身战机联队,使得美军在海湾地区的作战飞机总数接近150架。与此同时,伊朗则加快部署和改进俄制S-300防空导弹系统,并正在争取用油气资源换取更先进的俄制S-400导弹系统,强化对波斯湾这一重要油气运输航道的控制;威胁攻击经波斯湾地区输往欧洲、亚洲、北美地区的外国油轮,则成为伊朗应对美国极限施压的重要反制。

      三是油气地缘政治博弈深入到市场交易机制等更深层面,具有更强的国际连带后果。特朗普执政后,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不断加重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为突破制裁,伊朗寻求建立绕开石油美元体系的多元国际油气贸易机制。2018年11月,伊朗央行宣布将人民币列为三大主要换汇货币;2019年1月底,法国、德国、英国宣布与伊朗建立以INSTEX结算机制为核心的专门油气贸易机制;7月伊朗央行决定全面废弃美元,转用人民币和欧元作为出口油气的结算货币。这些措施为伊朗继续维持油气出口、反击美国制裁提供了重要保障。与此同时,美国则频频实施“长臂管辖”,将制裁范围扩大至与伊朗进行贸易的其他国家的石油公司、科技公司、关键个人等;甚至通过外交施压等手段逼迫其他油气进口大国放弃与伊朗交易。受此影响,原本在2019年初打算继续与伊朗进行油气交易的日本、印度等国先后退出,其与伊朗签订的油气贸易协定变成一纸空文;来自新兴国家的一些科技公司则因与伊朗的贸易关系而受到美国司法指控,并被处以巨额罚款。这又反过来加快了各国去石油美元体系的进程,包括俄罗斯、欧盟、东南亚、东亚多国在内的油气消费大国纷纷推出以欧元、人民币等取代美元的对外贸易结算方式。全球油气市场交易机制面临重大变革。

      总体上看,当前中东地区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集中体现在油气领域。域外美国、欧盟等主要油气消费大国,俄罗斯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传统强国,域内伊朗、土耳其等地区强国,围绕本地区油气资源,在资源侧、运输侧、交易侧展开了全方位、高烈度的地缘政治博弈,整体呈现出“俄进美退”的政治格局。其中美国与伊朗之间的制裁与反制裁,成为影响本地区战略稳定的头号因素。

      就全球油气市场稳定性而言,当前中东地区的油气出口仍起着重要作用,但已明显减弱,原因在于美国成为重要的油气净出口国使得国际油气供需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2020年1月3日,伊朗强硬派实权人物、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的心腹将领、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最高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国际机场附近遭美军精准斩首,两国关系濒于战争边缘。受此影响,1月4日国际油价大幅攀升,至6日,布伦特原油价格超过70美元/桶,全球油气市场开始新一轮剧烈震荡。中东地区政治博弈对全球油气市场的影响可见一斑。但同时,这种影响也不宜过分夸大,由此产生关于全球能源供应安全的惊慌更是毫无必要。根据BP石油公司的统计数据,2018年全球主要原油出口国中,除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克和科威特之外的其他中东国家原油总出口量为192.1百万吨,与加拿大原油出口量持平(190.9百万吨),为美国原油出口量(93.2百万吨)的2倍;主要天然气出口国中,2018年俄罗斯出口量为247.9十亿立方米,占全球总量的26.3%;美国紧随其后,出口量为96.1十亿立方米,占比10.2%;而整个中东地区出口总量133.9十亿立方米,占比14.2%。显然,在全球能源供需格局中,美国已经从以往的最大能源进口国,转而变为重要的油气出口国。在欧洲、中国等主要油气消费国家加速能源转型、新能源装机量不断增加、全球油气消费增长缓慢的背景下,美国作为新增油气出口大国,使得全球油气市场逐渐开始向买家倾斜。因而,除非出现类似于两伊油气生产能力完全丧失这种极端情况,否则国际油气市场中的供需关系仍能维系基本平衡。实际上,2018年全球油气市场中,欧佩克国家日均产油量减少了33万桶,非欧佩克国家日均产油量增加了260万桶,其中美国贡献了220万桶——这是2018年全球石油产量提升的主要原因,中东石油输出国在国际油气市场中的优势地位已经被显著削弱。这实际上也是美国目前坚持对伊朗保持极限施压的重要原因之一:伊朗油气大国地位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相对下降,使得逐渐实现了能源独立的美国可以放心实施对伊制裁,而无虞其会严重损害国际油气市场,进而损害美国及其盟友的经济利益。原本由油气相互依赖关系而掩盖或牵制着的国家间矛盾,现在得以充分释放。



作者介绍


苗中泉,法学博士,研究员,经济师,目前主要从事能源地缘政治经济、国际能源治理、能源电力改革、电量数据经济政策价值挖掘等领域研究。近年来负责和参与“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我国油气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修昔底德陷阱研究》、国家能源局委托课题《重大突发地缘政治事件对我国能源安全影响研究》《东北亚能源合作》以及多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战略课题。组织和参与撰写的研究专报多篇获得国家领导同志实质性批示。公开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多篇。

团队简介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互联网研究所(简称互联网所)于2015年7月份成立,主要负责能源互联网市场分析及技术经济研究、能源互联网发展政策与战略规划研究、综合能源系统规划运行、城市智慧能源系统研究、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发展及市场分析、国际能源政策及战略研究等。互联网所内设国际能源政策研究室、物联网经济研究室、综合能源研究室,共有19名员工,平均年龄34岁,其中博士12人,具有高级职称14人,专业覆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经济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法学、计算机科学等。曾多次获得“国家电网公司先进集体”、“国家电网公司先进班组”、“国网能源研究院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以及“课题攻关党员创新团队”等称号。



 往期回顾 


【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基于流量思维的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商业模式设计与思考

【能源互联网洞悉】全球能源研究统一平台应用情况

【能源互联网洞悉】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城市开发路径研究

【能源互联网洞悉】城市智慧能源系统发展模式分析

【能源互联网洞悉】我国各类电源发展展望

【能源互联网洞悉】日本东京电力公司非入户式负荷分离技术发展及应用情况分析

【国际能源趋势观察】全球能源治理制度的变革

【新业态新模式创新】数据经济时代财富分配问题探讨

【能源互联网洞悉】P2X技术体系发展概述


编辑:杨彪

审核:许晓艳

声明

根据国家版权局最新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中国电力》编辑部的作品,转载时要包含本微信号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在文首注明《中国电力》原创。个人请按本微信原文转发、分享。欢迎大家转载分享。


关于我们

     联系电话:   010-66603802(编辑)                      010-66603801(发行)                      010-66603587(传真)        邮    箱:  zgdl@sgeri.sgcc.com.cn        网    址:www.chinapower.org


     官方微信号:ELECTRIC-POWER

        主办单位: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